服务:把陌生人变成“熟脸”
社区便利店的竞争力在于它们可以叫出顾客的名字。陈姐姐有一本小书,记得社区里30多位常客的习惯:张爷爷想要无糖豆浆,李女士喜欢特定品牌的卫生巾,甚至记得哪个年轻人习惯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。有一次张爷爷生病了,她主动送热粥。后来,张爷爷带着整个老年活动团队来成为会员。“社区里的便利店不仅卖东西,还卖人情。”
处理投诉的方式决定客户留下来。一位母亲买了奶粉,发现它即将过期。陈姐姐没有解释原因。她直接换了一罐新的,并送了一袋婴儿饼干道歉。后来,这位母亲成为了店里的“自愿宣传员”,带了十几个邻居去消费。她总结了投诉处理的“三不原则”:不辩护,不推诿,不拖延,简单直接就能赢得信任。
便利服务是最好的引流器。陈姐的店里有免费充电插座和应急雨伞,还收快递。70%的快递客户会顺便买点东西,一个月多赚3000元。在一场大雨中,她把店里的雨伞借给了没有雨伞的居民。虽然她当天没有赚钱,但下周的客流量显著增加。“这些服务不会花很多钱,但它们会让顾客觉得你是‘自己人’。”
成本:把钱花在“刀刃”上
电费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成本黑洞。陈姐姐按照美喜福的节能指南进行了调整:白天照明一半,晚上只留下货架和收银台的灯,夏季冰箱温度调整到4℃,冬季调整到6℃。这些小调整将每月电费从800元降至500元,每年可节省3600元。
人力安排应“跟随客流”。她发现早上7-9点和晚上5-8点是高峰期。在这两个时期,她派出了一份兼职工作,平峰期只剩下一个人。劳动力成本的比例从营业额的18%降低到12%,但服务效率更高。“我过去认为人越多,就越安全。事实上,这是浪费钱。忙的时候没有人,闲的时候也没有人聚在一起。”
库存周转决定了资本效率。陈姐姐每周三补充,批发市场人口少,价格更好;她坚持“小批量、多频率”,除了大米、卫生纸和其他耐用商品,其他东西最多准备5天。梅西福的智能系统帮助她清楚地计算出:哪种面包卖得快,哪种饮料库存多,你可以随时在手机上看到,永远不会出现“畅销产品缺货、滞销产品积累”的情况。
细节:看不见的“利润点”
收银员的位置隐藏着大学问题。陈姐姐把收银员从商店中间搬到了门口。顾客结账时必须经过零食架,购买一袋口香糖和一瓶水的概率增加了40%。美喜福的主管说,这个小动作可以平均提高客户单价5元。
背景音乐会影响消费情绪。她尝试了不同的音乐:早上放轻钢琴曲,顾客买早餐更快;晚上换舒缓的流行歌曲,年轻人会多逛一会儿。数据显示,播放合适的音乐可以增加8%的销量。
包装袋也可以做文章。陈姐姐用美喜福定制的环保袋,上面印着“30元以上免费送货”的字样。许多顾客会买更多的东西,带着印有商店名称的袋子走在街上,这相当于免费宣传。
如何经营便利店?答案隐藏在每天开门、送货、出纳和关门。选择更正确的商品,温暖服务,更好地控制成本,更好地挖掘细节。普通企业自然可以获得非凡的利润。正如陈姐姐所说:“便利店赚的是硬钱,但只要你用心,每一次努力都能成为真正的收入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