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嘴角微微上扬
似乎 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~
考古笔记 · 第三章
2020 年11 月27 日
天气 阴星期(五)
为了对大明宫遗址官署区有更全面、更详细的了解。近期,我们扩大了对官署区资料考证的范围,在 “大唐才子指点江山”之处——翰林院,有了一些“有趣”的发现。
大明宫遗址官署区的西边有一个夹城,夹城的边上就是翰林院,是备受唐代帝王器重人才们的聚集地之一,《翰林志》《翰林学士记》等文献对此均有记载。
让我们感到有趣的是,唐朝“大名鼎鼎”的玄宗皇帝,竟然真是一名 文艺工作爱好者。他集结帝国境内精通文史、擅长文诰、善写诏书的各类 尖端“人才”,冠以“翰林待诏”和“翰林院供奉”等名号,安置在翰林院这个地方,以备随时传唤,讨论时事、文学。
可想而知, 这种天子“直属”部门,可不是一般人就随便进的。翰林院的任职选拔标准极高,条件也极其苛刻。不但要经过朝廷重臣或亲近大臣的举荐,还要经过皇帝御笔亲点。因此,能被选在词学领域的待诏、学士,必是擅长文书的大家;在其他领域,也必是书画名家,音乐里手,僧道高人。
我们所熟知的,“诗仙”李白、“画圣”吴道子、“楷书四大家”之一的柳公权、“开元贤相”张九龄等一位位文采斐然的才子们,都是 以翰林院为起点,演绎仕途的传奇。也正因如此,翰林院一度成为天下文人墨客心中的“梦想殿堂”。
千年盛唐,仿若昨梦。谁曾料想,今日游人如织的大明宫右银台门广场,竟是盛唐时期长安顶级文人学者的聚集之处!未来,我们对此处的进一步发掘, 将为史书中的记载带来更多实证,也对大明宫历史研究带来重要意义,我真真是对接下来的考古工作越来越期待啦!
别急着走开!最近我迷上了拍vlog,第一期的模特,就是我们队里有着 “过目不忘”之称的“测绘”担当“王胖子”。这不,视频刚一“出炉”,我就分享给大家啦,快点击下方视频康康吧 ~
尘土掩埋之下
唐朝官署有着怎样的过往?
那些史书之上耳熟能详的故事
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秘辛
深埋地下的庞大谜团
听他们为你娓娓道来......
下期,我们一起去看看
考古队还将为我们带来哪些
大明宫官署区考古新进展
他们的考古笔记上
又将为我们揭示怎样的
“唐代官场风云”
敬请期待吧~
编辑: 刘 源
责编:付 潇
王 晶
审核:李怡霏
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