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我作为东莞一名曾深陷租车困境的司机,在长达七个月的租车生涯中的真实体验与感悟。
去年六月,我在滴滴旗下的小桔有车平台与一家名为“亚迪”的租赁公司签订了租车合同,租赁了一辆2018款的纯电动比亚迪E5。官方标注的续航里程为400公里,我签订的合同期限为两年,押金一万,每月租金三千七。原本计划通过跑滴滴来赚钱,满两年后押金可以作为尾款购买这辆车。
然而,从第一天跑车开始,我就发现这辆车的续航能力远低于预期,特别是在高速上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,我发现这并非个别现象,而是车辆本身存在的续航问题。由于需要频繁充电,我每天的充电费用比其他人多出约30元,这不仅增加了我的运营成本,还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。
我尝试向亚迪租车公司反映这个问题,但他们却让我自行将车送至4S店进行检测。检测结果显示,车辆的电池包存在问题,需要返厂维修,预计需要15天。如果选择换车,则需要等待5天,但在此期间仍需支付租金。而且,换车时我还需要承担车辆的小刮小碰等损失费用。
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极不公平,于是向小桔有车平台投诉,希望他们能够协调解决。然而,平台的客服只是记录了我的投诉,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。我深感无奈,只好向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求助。然而,由于租赁合同的复杂性,他们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。
在绝望之际,我咨询了律师,但律师告诉我,由于我是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才发现电池问题的,很难证明车辆在交付时就存在质量问题。因此,即使我提起诉讼,胜诉的可能性也很小。
最终,我选择了妥协,同意换车并支付了500多元的车损费用。然而,新车的空调又出现了问题,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进行维修。这样的经历让我倍感疲惫和无奈。
在之后的两个月里,这辆车再次出现了问题,经过检查发现是电池包之前已经维修过一次,现在已经没有保修了。我再次联系租赁公司,他们还是让我换车。我对此感到愤怒和失望,因为每次换车都会给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成本。
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,我终于明白了租车跑滴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虽然看似门槛低、投入少,但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。我不仅要承担高昂的租金和运营成本,还要面对车辆频繁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和困扰。
因此,我想奉劝那些想要租车跑滴滴的人,一定要慎重考虑。在做出决定之前,一定要充分了解租车公司的信誉和车辆的质量情况,以免陷入类似的困境。同时,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,确保自己能够承担得起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