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我叫榃滨镇,请多多关照!

榃滨镇,位于罗定市西北部,属边界山区镇,距市区23公里;东、北与附城街道相连,西与广西岑溪市交界,是省定的革命老区镇。

榃滨自古就有种植肉桂的传统,是罗定市“三高”农业的五大基地和广东省主要肉桂生产基地之一。素有“中国肉桂之乡”的美誉。2000年,榃滨镇肉桂生产基地被省政府列入“一乡一品”扶持项目;2006年11月,被广东省科技厅定为“肉桂生产专业镇”。罗桂牌肉桂荣获“广东名南药”称号。

我的成长

榃滨镇自宋朝开宝六年(973年)至明朝万历年(1576年)为泷水县地。

明万历五年(1577年),划归西宁(今郁南)县,初属常静都。

民国元年(1912年),改为西宁县第九区。

民国三年(1914年),改为郁南县第二区榃滨乡。

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,改为第九区。

民国三十七年(1948年),又改为中良乡。

1950年,划为郁南县第六区。

1957年,撤销区建制,在今榃滨镇地区设梅竹、金河、榃滨三个大乡。

1958年8月,设立榃滨公社。

1958年11月,划归罗定县管辖。

1983年8月,撤销公社设榃滨区。

1986年11月,撤区设立榃滨镇。

榃滨的人文历史

引榃水利枢纽工程

引榃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榃滨镇金滩村竹窝寨自然村马口。1962年冬动工,1964年6月建成。

渠首拦河坝是浆砌石混凝土护面溢流坝,坝长35米,高4.2米,左岸设引水闸,闸宽1米,并以土坝连接山体,渠道总干渠长9.3公里,南干渠9.1公里,北干渠9.6公里,支渠13条总长27公里,附属建筑物共37座,其中渡槽3座,反虹吸管4座,分水闸2座,总工程费18万元。

该水利工程为罗定6大引水工程之一,对改变罗定农业自然环境有重要作用。

汝韬老宅

汝韬老宅位于榃滨镇金滩村金滩寨。清嘉庆年间建筑,坐西南向东北,一路三进。面阔22.1米,进深24.5米,面积541平方米。

悬山顶,灰塑龙船草尾脊,平瓦,门楼隐悬山,正立面有两个龙脊草尾镂耳山墙,青砖包坭砖墙,内凹肚门,前两厢密檐,素胎“金玉满堂”瓦当,建筑逐级抬升,头门小屏风,天井两侧用嵌素瓷花窗围墙隔开私厅。

中堂为内凹肚门,升三级,后屏板挡中隔扇门屏刻治家格言,由清嘉庆六年辛酉拔贡陈斌书刻。第三进升一级,平门,有门墩。该建筑有清嘉庆年间的建筑特点,对清中晚期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
榃滨镇金滩寨古建筑群

金滩文笔塔

金滩文笔塔位于榃滨镇金滩村文笔顶上榃罗湾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,坐北向南,2009年重修。家族式文塔。青砖建筑,高14.49米,3层,六角形,底面每边宽2.64米,角砖经研磨,底部有三层圆形塔座,上砌两层六角台,对角6米、径5米。有九级台阶,沿途修筑近3公里1.6—2米宽山间便道。

该塔1954年拆楼,2009年在原塔底座重修。在塔的东面有1座清道光十五年(1835)的张敏信墓,墓碑记有“葬于大塘屋文笔顶”,封号马鬣。该塔为家族式文笔塔,对研究中国古代宗族农耕文化有重要的意义。

白竹三桥

建于清光绪年间,又名十二亩村砖拱桥。南北走向,跨白竹河。总长8米,引桥拐弯3米,宽1.45米,南北走向12°,起券5.2米,离水面高度3.2米,用青砖二顺二丁纵联砌筑,面加垫卵石,厚50公分。

该桥为乡村西医村西医关海川捐建,在三罗造桥史上有一定的地位。2011年2月14日公布为第四批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金滩村八角楼

建于1941年的八角楼,采用半西式建筑风格,砖木结构,有八角飘檐,现存有30多件民国时期的物品。

榃滨金滩村彩虹桥

金滩郊野碧道

榃滨银竹根

榃滨风景

01、肉桂主题公园

罗定肉桂主题公园占地面积2000多亩,规划建成集种植生产、观光娱乐、采摘体验、科普教育、中医药研究、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。

喜欢爬山的罗定朋友,就不要错过这个肉桂主题公园,蜿蜒小道,郁郁葱葱的肉桂,步过肉桂树,都会闻到一丝丝的肉桂香气~

02、圩街夜景

夜幕降临后,圩镇上的街装了很特别的路灯,绿叶的装饰有点特色,像极了桂叶。

自创建美丽圩镇以来,

榃滨镇容镇貌焕然一新,

忽如一夜春风来,

熣灿夺目繁花开。

两广边城——榃滨欢迎您!

-END-

资料来源丨网络

图片来源丨网络、罗定E友@小幺田、@耕耘天地间等

— 推荐 —

↓↓↓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更多罗定资讯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