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腰脊支:
腰脊支也是很重要的部位,當氣誘發起來的時候,假設坐姿由側面看過來是呈現S型,上身會是筆直的,腰部位的腰脊骨是要挺起的。如果坐得彎腰駝背,後腰部位是呈平平的,自己先彎腰後,再摸摸看是否平平的。如果腰部挺起來後,是不是往前挺成了S型,本來腰脊椎就是S型的,坐挺只是讓它現出來而已。
前面肚臍的正後方是腰脊椎的命門穴,督脈上的命門穴就在此。為什麼叫命門穴,我們上半身手頭在動,下半身腳、腿在動,偏偏這個腰部位就動不到,很少運動會動它,只有一般的呼拉圈才會去動到,或者是瑜珈的過橋式才會動到這個部位,如果彎腰駝背氣就不通了,氣到此堵在命門穴,命門穴這裡就會脹,脹時表示坐的姿勢不對,硬把胸挺起來的話,腰就呈S型狀,氣就會往上方走去。所以當氣走到背後不通時,就會告訴您:「喂!你坐姿不對哦!」這時候才知道,哦!原來真的不對呀!腰要呈S型挺出來,這動作很重要的。
4. 肩胛支:
肩胛支是在肩膀與背後飯匙骨部份的重點,兩肩膀往後拉張後,胸部自然就挺出來,然後飯匙骨就會稍微往後拉凸。膀胱經在督脈旁一寸多的地方下行,兩條很長的脈,如果打坐時背後氣不夠強,可能常常會感冒,這是膀胱經不通的原因。足太陽膀胱經在肩膀、背後面,邪氣、風邪侵襲吾身時第一個侵襲到它,會使肩膀僵硬、後頸部緊張,就表示感冒了。如果打坐彎腰縮肩,真氣就上不來,氣上不來就會想睡覺,這是氣不具足。本來打坐的人越打坐腦筋越清醒,一個了了的覺知很清楚,怎麼會想睡覺呢?
有基本氣感的話,背後自然而然的會挺起來,肩膀往外張,胸部微往外凸出來,但不要繃得太緊,架勢擺出來後全身就要放鬆、自然。若身體有氣感了,但架勢繃得緊緊的,氣就不往前走,這種情形是不好的。所以姿勢擺好後就要放鬆,因為肩胛支是下氣上行所必須,肩胛是背後、膀胱經氣運行是很重要的,尤其氣上來以後會走到喉、頭部,沒有的話,腰部會酸痛,肩膀會僵硬、酸痛。
5. 頭頸支:
頭部跟頸部也很重要,如果自己去看一般打坐的書,常常會講到「禪病」。此「禪病」在講什麼呢?在講昏沈,打坐到一個境界後,如果姿勢不對,會有一個粗的昏沈出現;打作至更高的境界時,又會有另一個微細的昏沈現出來。粗的昏沈出現在頭頸支姿勢不對時,因氣會堵在後腦勺靠近睡穴的地方。細的昏沈是氣從中脈過喉輪要通到明點時,在要通不通的時候,會有短暫的微細昏沈。
剛剛講氣從背脊上來,會經後腦至頭頂百會穴,要讓氣能從下方至頭頂,頭頸支要擺好。方法是下鄂微收,有力壓到頸外側兩頸動脈處,如此頭頸支架構起來的話,要有三股力量產生:一股是在後腦勺,一股是在下顎,一股是在後頸椎基部,這三道力量要相稱。
頭頸支姿勢擺好後,觀想頭頂百會處往正下方來,經過體中腔到肛門要成一條直線。如果頭是仰的,這條直線太往前端了,劃到你前面去了,如此會怎麼樣呢?氣上不去頭部,氣會聚集在後腦勺處,終造成昏沈。如果頭壓太低的話,這條直線就劃到身後去了,這也不對的;正確的線條是要在「正中」的。
老參們打坐時下鄂要稍往內縮,擺出這個姿勢,身體的氣馬上會沖到後腦勺這裡,然後上到頭頂。怎麼會上不去呢?除非你的氣還沒有開發出來。頭頸支一擺,背脊部真氣即呈一直線,氣馬上到後腦勺處來,在這裡有一個叫腦戶穴。「腦戶穴」是氣進入腦內部去的門戶,如果你福德因緣很好的話,真氣從腦戶穴進去,佛法所謂的般若智慧就開發出來,這智慧是非常的銳利的,不會講的就會講,不懂的就看懂,修世間禪是不能進到這裡去的。般若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,跟你身體氣脈是有關的,一進去的話,什麼智慧都來了,世間智慧、出世間智慧、出出世間智慧都來了。修佛法要進入這裡,沒有的話,沒有用的!有幾個人可以進去?要看你的福德。
老參們擺好這個姿勢後,真氣有兩條路可以前進,一個是進去到腦戶內,一個是從中脈走到明點。眉尖輪是第三支眼睛,由通明點而發通,如果修道家法,或者是世間禪,眉尖這裡開的話就可以看外境,看十方的山河大地。眉間這裡沒開也沒關係,您是要修見性的。頭如果太仰的話,會產生昏沈,一覺昏沈下鄂就要往下微拉,讓氣從背到頭頂;如果沒有氣的話,再怎麼擺都沒有用,想睡覺就是想睡覺。那是太累了。
6. 目支:
打坐時眼睛有兩種用功方式:一個是把眼睛閉起來,這個較簡單易行,剛開始學的人心較亂,那個人動、那個在製造聲音、..,好煩。剛開始修的人都是受不了外境的干擾,所以眼睛閉起來較好。眼閉起來有一個好處,是眼不見為淨,但也有一個壞處,是黑枺枺的,初學的人有時候心不健康,怕怕的,怕黑暗。
另一種方法是學佛像的三分眼,瞇瞇的看,眼微微的三分開張,看正前方1.5公尺的地方。這個方法較不會使你胡思亂想的,很會胡思亂想的人,就要把眼睛微張三分眼。因為眼睛閉起來時,沒有一個可抓住的東西,就會動起心念來,心動就會亂想。如果眼睛打開,你的眼識會意會到光,前面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些東西,但不要很用心去看,要視而不見,不要太用心的去看前面有什麼東西,哦!前面一隻螞蟻在爬,看得清清楚楚的,不要這樣子,只用餘光可以看到亮就可以了,如此能避免胡思亂想。微張眼睛有個好處,因為你很用心,心意會守住眼睛處,氣易走到眼球,眼球的波長很容易改變,易開發出超視覺的能力。看到或看不到,沒關係,它只是一個過程而已,超越它以後,慢慢就不會再看到了。
對老參而言,眼睛用功起來是個複雜的部位,睛明穴是在眼睛角頭的基部,承泣穴是在眼睛裡下眼簾中間,氣通的話,每過一段時間循環一次,「啵」的一下就進去到眼睛裡面去,從入睛明穴、承泣穴的基底去;眼睛部位的經絡要全部通的話,氣上上下下,起碼要有三次通過眼睛。第一次從頭部下來入眉尖輪後,會從眼睛的背後下來。第二次氣從下面上來也要經眼球,這時候老參會「翻白眼」讓氣由下往上走。往那裡走都有氣要通,眼球每一個部位都要通。如果眼睛發澀、流眼淚、酸痛等,這些是氣要通過眼球的現象,此時就要幫助它通過。
老參們有先天氣能夠轉到眼球本身裡面去,兩顆眼球都能讓氣旋轉而進去,進去後會改變眼睛的光波波長,就可以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東西,也可以直接看太陽。普通人不能直接看太陽的,因為太陽光很強,會傷害眼睛,你有氣這麼繞一圈的話,眼睛就可以看太陽,不怕其光亮。剛看太陽時它會很亮,排除太陽本身外的光芒,幾秒鐘後有一薄薄的灰黑圈蓋住太陽表面,這是光的補色原理。看太陽沒什麼了不起的!正中午也可以看它,沒有這個功夫就不要看,會傷害到眼睛的,這是以後會有的現象。
眼睛酸澀、流眼淚都是好現象,每一個現象都有方法來對治它的,不懂就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承受,也許是搞得心慌意亂?以後你慢慢功夫高了,會碰到這些現象,體會到後還不知如何化解時再來問。
7. 舌支: